? ? ? ? 低碳是一個新興行業,其中的商機也逐漸被發掘。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優勢,可以在以下低碳的細分領域進行探索:
? ? ? ??1, 低碳培訓:低碳是一個新生事物,但是將影響成千上萬的人,而其中大多數人還對低碳的運作邏輯以及商機缺乏足夠的認識。為這些人以及更多人提供低碳各個層面的培訓是一個打開業務的敲門磚。目前有不少機構參與低碳培訓業務,相對而言開展此塊業務的門檻較低,但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前培訓業務真正的需求不多。
? ? ? ??2, 第三方核查:在低碳尤其在碳交易市場,碳排放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是關鍵中的關鍵。由于初期碳核查基本都是由地方政府通過招投標指定一些機構開展,費用也基本都是政府出。如果申請到第三方核查資質,這塊業務的收入相對比較穩定,所以也是碳市場廣大機構紛紛爭奪的領地。核查工作是碳市場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這塊業務還是要給一些相對權威的機構來承擔。上兩篇文章提到了核查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在追求當前核查模式的優化之外,尋找其它對碳排放數據核證的替代方案也可以提上日程。
? ? ? ??3, 低碳咨詢:這里包括為企業、行業協會以及政府等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服務。大多數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以及參與碳市場的企業對低碳相關業務以及其中的操作模式還都不太熟悉,需要廣泛的咨詢工作。這里的商機比較直接,有相關低碳經驗以及資源可以直接開展,而且成本較低。
? ? ? ??4, 碳資產開發及管理:在中國,碳資產開發算是比較傳統的碳的業務了,從CDM時代到現在,中國開發了無數個CDM或者CCER項目,這塊業務模式相對比較成熟了。在中國碳市場,包括試點階段以及接下來的全國碳市場階段,碳資產的管理又成了一種新的業務,包括配額與CCER置換業務、配額托管業務以及各種金融創新等,這些都可以給控排企業和碳資產管理機構帶來經濟上的回報,當然前提是充足的流動性以及政策的穩定性。
? ? ? ??5, 低碳技術提供方:低碳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碳減排的技術和服務上,碳市場只是推動低碳的工具和手段,所以最終的商機必然在低碳技術解決方案上。當然最理想的是碳資產管理與低碳技術相結合的解決方案,也看到不少擁有低碳技術的企業開始布局碳資產管理業務。
? ? ? ??6, 碳普惠:政府和企業層面的碳市場說了很多,低碳發展接下來的一個重要的動力來自于個人碳市場。碳普惠就是這樣一個領域,可以將政府、企業和個人聯系在一起的模式,讓公眾為碳減排貢獻,使低碳普惠公眾。目前不少地區都開始了自己的碳普惠試點,包括廣東碳普惠中心、深圳的全民碳路、北京的少開一天車、武漢的碳寶包等等。這些項目基本由政府發起(政府出資),創業公司可與之在以下幾方面合作:共同搭建碳普惠平臺、在碳核算方面提供技術支持以及低碳積分兌換資源方面進行合作。
? ? ? ??7, 低碳互聯網平臺:跟碳普惠不同的是,低碳互聯網平臺一般不是由政府機構發起,而是由個別企業發起,互聯網平臺可以承擔低碳的資訊、產品以及技術等,比如碳道、易碳家是中國低碳領域兩大資訊平臺;綠豆芽APP主要聚焦在碳中和;而優碳網里則有很多低碳領域的技術服務。低碳互聯網平臺的運作模式主要是兩種:2VC(即通過互聯網平臺運作獲得天使或風險投資)或O2O(即通過線上平臺為線下咨詢等服務帶來資源)。
? ? ? ??8, 低碳軟件:政府需要碳排放報送系統來管理其轄區內的碳排放;企業需要碳管理軟件進行內部碳資產管理;碳交易所需要碳交易軟件平臺來支持將來可能高并發的交易需求。
? ? ? ??9, 低碳創新:任何還沒有出現的模式或許才是真正的商機所在,比如區塊鏈等技術在低碳領域的應用等。